【知俗达礼】简办红白喜事,文明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18-08-04浏览次数:538

730日,“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知俗达礼”实践队8名队员来到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沟口村,对当地的婚丧习俗进行调研。队员们兵分两路走访沟口村16户村民,搜集有关婚丧习俗的基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与沟口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沟口村村民对婚礼相当重视。“婚礼的开销就因人而异。一般三四十万,好一点的五十多万,有钱的一两百万,看人,毕竟经济状况不同嘛。”问到开销,村民们都说因人而异。队员们了解到,总开销中彩礼占比很大,一般在20万元左右。多数家庭存在举债结婚的现象,且有少量赖账现象。村民中有希望简化彩礼的,但囿于当地传统,只得照做。另外,现在人们大多会直接去饭店办酒席,价格在1000元左右/桌,规模约30桌,个别家庭可达60桌。有些人家会请人说媒,媒婆费从2000元到一万元不等。

“我们这边丧事办得很简单。”一位刚结束早餐的莆田四中的教师说。又有一位长者告诉我们,“老人去世后次日,我们就会将他送去火化,不会举行什么特别的仪式,一般会由家中一人送往火葬场。家中其他亲近之人,有时也会同行。整个这个过程都很简单低调。” 村民们大都对现在丧礼形式表示满意。沟口村丧礼的开销一般在3000-4000元,若形式复杂,开销较大,举办丧事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变化肯定很大啊。30年前我嫁到这里来,聘礼约3000元,5年前嫁女儿,聘礼都10万元了。”“这些年都是火葬,土葬几乎没有了。”谈及近些年来婚礼丧礼的明显变化,村民们如是说。被采访的村民认为,婚礼习俗是约定俗成的,请客吃饭规模是按照家族情况而定的,彩礼的数目也是综合男方女方的情况考虑的,但是人们并不会刻意去简办,该花的钱还是会花,政府很难通过一些硬性的政策迅速降低婚礼的开销。丧礼方面沟口村已十分简化,多数村民都认为这里的丧事风俗很好。


在与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座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虽有村委会监督管制,但移风易俗仍非易事。负责人告诉我们,彩礼金额高,很大程度还是“面子”问题,村民们会觉得结婚“一辈子就一次”,得办得隆重些,加之当地向来彩礼数目都不小,多数人虽负担不起,借钱也要凑够彩礼。在村民们的心中,彩礼并没有真正简化。

当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就会失去了其作为“礼”的本意。通过此次走访,队员们意识到,如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生活不断改善,聘金彩礼与村民收入相匹配,才是最好的选择。彩礼作为礼节和民俗,应当予以保留,但千万不能过度。彩礼量力而行,情谊重于“面子”,才是表达邻里乡情应有的姿态。

相较于只是习俗方面的丧礼奢俭,沟口村能够认同火葬而非传统土葬,对丧葬方式从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移风易俗在本质上是教化人心,村民们把火葬的“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时代的响应。

彩礼高价,陈规陋习需要摒弃;白事简办,文明乡风薪火传承。队员们相信,让移风易俗深入每个村民心中,更加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经济学院宣传中心、实践中心、“知俗达礼”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