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俗达礼】红白喜事简在路上 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8-08-08浏览次数:352

81日,“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知俗达礼”实践队抵达石狮市祥芝镇湖西村,探寻闽南的婚丧习俗。

湖西村人口很少,仅700多人。这里的房屋大多修建得不错,有些甚至有小洋房的感觉。可是当队员们叩门拜访时,却发现家中大多是老人。湖西村村民很忙碌,对外人稍有戒备,加之很多村民听不懂普通话,给队员们的调查带来了一定困难。


当队员们走进村民林先生的院子时,他正在用长笤帚打扫庭院。林先生告诉队员,湖西村其实挺穷,在红白喜事上,仍有村民受顽固思想的影响,即便家徒四壁也一定得按照老规矩来,聘金彩礼要价很高,不愿简办婚丧。由于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聘金彩礼的额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为二三十万,家境不富裕的会去借钱。“没钱也得借哪,不然说起来,总觉得脸上过不去。”丧事方面,林先生也是深有感触。他告诉队员们,在政府引导下,原来7天出殡,现在只需5天了。但是老年人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丧事办得隆重些,“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说得过去。”

队员们接连采访了若干户村民,发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传统婚丧观念根深蒂固。尽管也有骑着小摩托,就着饮料水果结婚的年轻人,但绝大多数村民觉得红白喜事还是要隆重,不然面子过不去。大多情况下,婚礼酒席一桌在2000-5000元,大概坐710个人;一般有二三十桌,少的有十几桌,多的甚至达五六十桌。婚礼开销普通家庭要二三十万,一般的七八十万,富裕家庭甚至可达一二百万。虽然政府有政策,比如政府要求党员或村干部等结婚时举办酒席不能超过15桌,但是,大部分党员干部以外的普通村民依旧受旧俗影响,往往难以从思想上认同。针对湖西村,队员们还了解到一个特殊情况:村子里的地被政府征用,不能种地,附近的工厂只招45岁以下的工人。村中的中年人找工作难,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再加上村子里面存在攀比的现象,若婚礼比较简陋,又怕别人说闲话。另外,村里的贫富差距很大,经济条件很好的人婚丧办得风光,条件差的人家跟风受罪。


丧事方面,开销通常在七到九万,宴席视亲友数而定,一般在20-40桌。政府要求每桌三道菜,但有村民不听,会做八道菜。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湖西村在丧礼的流程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原来需要7天或10天出殡,现在5天就要出殡;原来停柩在堂期间的晚上人们会喝酒打牌,现在只是吃点简单的咸饭和菜汤。

在湖西村村委书记的办公室,队员们得知,湖西村有专门针对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其中对婚礼与丧礼细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订婚原则上不得宴请,如确需只限于宴请三服以内亲属,并取消按每人分送整包香烟的礼俗”;“出殡阵头不得超过5个,花圈不得超过20个”;“丧事晚上在堂期间严禁办桌喝酒,可以吃夜宵”。队员们不禁为湖西村的这些村规民约点赞。虽然村干部对移风易俗决心满满,但因为相应惩戒措施不多,这些村规民约的实施还是颇有难度。从根本上更新村民的思想观念仍需时间和努力。

  湖西村的调研之行,让队员们充分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任重道远。村委会已经制定了村规民约,也有强制措施,可是村民当中,仍有部分富裕者我行我素,家境普通的顾及面子,也许他们还没能从心底放下传统的陈规旧俗,总觉得这是过不去的坎;甚至有少数居民觉得简化婚丧习俗是错误的做法。虽有像林先生这样以及骑摩托车结婚的新人那种能够摒弃旧俗的村民,可更多的村民虽苦在心里,却不敢越旧俗去迎新风。“红白喜事不奢办”的口号还需很长的时间才能转化为民众普遍认同的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村干部的努力下,移风易俗工作已初有成效。红白喜事简在路上,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经济学院宣传中心、实践中心、“知俗达礼”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