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俗达礼】泰宁婚丧,古城新风

发布时间:2018-08-10浏览次数:353

8月3日,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知俗达礼实践队踏上了秀美的泰宁古城,探寻这里的婚丧习俗变化。泰宁县沿江而起,依山而建,队员们到达时已是傍晚,华灯初起,潋滟的江波伴着老人唱戏的歌声,别有一番小县城的生活气息。


胜一村离县城中心不是很远,细长的巷道穿插于乡村宅院间。队员们到达胜一村时正值清晨,小小的村落还未完全苏醒,透着一股安详恬静的气息。一位药铺老板告诉队员,胜一村举办婚礼较为自由开放,讲究不多。聘金的多少、酒席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家情况,各家量力而行,婚礼不会造成太大负担。“我儿子结婚时,他们小两口商量着,没要我们一分钱。”他乐呵呵的感叹道不过他也提到村里的一个富户:“他家的聘金下了二十八万。”

谈及丧礼,一位便利店的老大伯告诉队员,泰宁这边的丧葬举办得较为简单。“会请乐队,大概十人左右,开销一千多。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仪式。”之后不久,队员们恰巧目睹了一场殡葬仪式。乐队敲着锣、打着鼓,位于整个队伍的前列和后部。中间送葬的亲戚朋友们缓缓前行,后面跟着装载花圈的小汽车。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泰宁县婚丧习俗的移风易俗情况,队员们又来到了民政局。民政局的廖先生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他着重介绍了丧葬的移风易俗举措。泰宁殡葬移风易俗开展已久。从2014年开始,政府鼓励骨灰生态葬,丧属若愿意将骨灰抛洒至湖中等地,会得到1000元的奖励。2015年至2016年,政府更是在村一级建公益性骨灰楼,在城乡建设公益性公墓。“这样空间利用率就高了,不会出现死人和活人争地的矛盾。”他解释说,“把骨灰用类似文件柜的柜子存放起来,每个柜子可以有七八层,每个房间有可以放好几个柜子,这样一个小房间就可以存放五百来个骨灰盒。”

泰宁的民风比较淳朴,在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政府一般不会主动干预民间丧礼的举办形式,而多采取鼓励的措施。目前这些鼓励措施已经得到了不少村民的响应,但是乡间也仍存在治丧期间做法事、吹弹唱等现象。“主要是老百姓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廖先生说。

在泰宁县文化馆队员们见到了一位风水先生肖师傅。肖师傅告诉队员们,泰宁地区的红白喜事传统仪式的主要流程都大致得到了保留,但很多细节都被简化了。在被问及对旧时和现今的婚丧礼仪的偏好时,肖师傅告诉队员们:“旧时不采取火化往往发出难闻气味,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现在不会有这种问题。这一点上现在是优于古时候的。”但是他同时也有些怀念:“要论婚礼,还是以前的办法热闹喜气。”

泰宁民风淳朴,人们思想很开放,在红白喜事方面很少存在攀比现象。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泰宁的婚丧习俗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人们适应时代的变化来举办婚丧同时,泰宁从未将婚丧文化的印记从古城的墙头上抹去,泰宁的百姓将婚丧文化视为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将其记录于书籍、展馆,并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瑰宝。泰宁的这种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泰宁县政府不断通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婚丧更加适应生态和经济同时也未让婚丧文化流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知俗达礼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