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举成明】又探尤溪 ,实践出真知

发布时间:2017-08-12浏览次数:93

8月4日-5日,“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医举成明”实践队四名队员前往福建省尤溪县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走访了尤溪县总医院,对骨科的主治医师、便民门诊的值班医生和两位护士进行了采访,并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问卷发放。医生、护士们的耐心回答使得实践队员对三明市医疗制度改革从不同角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尤溪县总医院领导的安排下,实践队员们对陈宁医生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采访。陈宁医生的办公室位于新楼,这栋新楼的建造也正是得益于医疗制度改革。因为医改推行后,政府的财政赤字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还有了盈余,在政府的支持下,这栋新楼盖了起来,给医生更好的工作环境,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队员们对药品价格降低是否真正降低和药品供应不足现象是否严重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询问。陈医生表示,药品价格确实有降低,现在很多药也就几毛钱几块钱。就骨科这个专业而言,现在医改有限制药价。比如说打钢板,一般的治疗就会采用国产的钢板,价格便宜,效果也不会差。这样,老百姓付的钱比较少,心理也舒服。目前缺货的这个问题倒不是很严重,有缺货也能很快的补上。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就人才是否外流深入的探讨。陈医生说:“其实人才流动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和收入直接划等号的问题。人的流动总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是说改革就可以带来很大的改变,因为人才也会考虑家庭的问题。改革过后,实际收入对与不同科室的医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只要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医生为了照顾家庭,也不会进行流动。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在尤溪,很少有听说医生去到外地的。随后,实践队员还询问了医生目前的福利状况,医疗队伍整体质量和服务态度等问题。医生都一一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医疗改革在推行后有很大的效果,但是问题也存在,总体来看成就还是显著的。改革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于医改,医生们是全力支持的。

8月4日下午三时,实践队员便民门诊候诊区等待采访。便民门诊室在医疗制度改革后开始实行的一种以方便患者就诊的新方式。因为尤溪县是一个县城,在周边居住着很多的农民,他们来一次县城非常的不易,如果有时候碰到某个科室的医生不在,就会既耗财又耗力。所以,便民门诊的设立,是名副其实符合便民二字的。
便民门诊从两点半到五点半一直患者不断。医生一直在忙碌,实践队员便静静等候在候诊区。听着医生和患者的聊天,实践队员们发现,在便民门诊,医患关系非常的融洽。一方面是因为来便民门诊就诊的患者的病情都是比较轻缓的,另一方面,这里的医生服务态度非常好,会征求患者的意见,询问他们对于药品价格的接受程度。队员们静静等候,细细观察,最终等到五点半左右,患者已经全部诊疗完毕,实践队员开始了采访。
便民门诊的医生热心的接待了实践队员,并对所提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实践队员从便民门诊的医生口中得到一个不同于常规理解的问题,即在便民门诊出现了进口药缺货的现象。这个则主要是因为药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使得进口药也变成了平民可以消费得起的商品。从中不难看出,医改为百姓带来的实惠。
8月5日上午八时,四名实践队队员来到总医院门诊部,对护士进行采访并且利用空余时间发放了数十份问卷。一位护士接受了实践队员的采访,这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护士,但是已经有了九年的从业经验,见证了三明医改的诞生以及发展。因为上午的工作比较忙,所以实践队员没有占用护士的太多时间,主要就服务态度、患者数量和患者评价这几个问题进行采访。
采访过护士后,队员们马不停蹄的开始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是进行实地调研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践队伍了解民情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实践队员们也充分利用宝贵的实地调研时间来扩大样本数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使得长期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去探索不一样的社会生活。此次实地调研,四位实践队员都对所调研的医改课题获取到了全新角度的内容,可谓收获颇丰。

经济学院宣传中心、实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