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论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石艳琪

发布时间:2008-12-07浏览次数:4287

论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的贡献

石艳琪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从1981年到1998年间增长了69.7倍,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达3279.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额比重50%以上,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出口加工区在全国设立以来,为我国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机会。本文是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对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进行一些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出口加工区在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引进资金技术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具有一定作用,对经济的贡献受自身在生命周期所处的地位的制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定位和适时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关 键 词]加工贸易  出口加工区  比较优势  技术转移  贸易结构调整

 

一、       出口加工区的由来及定义

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47年爱尔兰政府在香农国际机场开设自由贸易区赚取过往旅客的外汇,1959年又在机场附近划出380公顷的土地作为自由加工区,专为外资厂商开办出口加工之用。在亚洲,台湾于1959年在高雄创办了出口加工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前身也是出口加工区。60年代以前,这种模式并未为人们所重视,70年代发展迅速,到8090年代已有 40 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个出口加工区,几乎遍布世界。

关于出口加工区的定义, 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表述: 其一, 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海关管辖范围外的独立行政区域。进入该区域的货物不必缴纳关税及当地其他税即可将货物进行加工、储存或用于生产制造。区内的货物在出口时并不必缴纳关税。进口到区内的货物或在区内生产加工的产品,只有在进入国内市场时才缴纳赋税及其他地方税”。其二,“出口加工区是特殊的‘飞地’ (Enclave) , 位于一国正常的关税壁垒之外, 在该区域内, 投资企业以外国企业为主, 可在中间产品的进口、公司税、基础设施供应, 以及在该国其他地区实施的行业管制的解除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这些待遇是有条件的, 即几乎所有产品都出口, 所有进口的中间产品必须完全在该区域内使用或再出口”。从这两种定义来看, 前一种更象是中国的保税区, 后一种才象是开发区。但这两种定义的共同点是都特别注重关税壁垒。[1]

2000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大连、天津、北京、江苏昆山、苏州、上海松江、杭州、厦门杏林[2]、深圳、广州、吉林珲春等15个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区,2003年增至38个,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我国的出口加工区是由海关实行24小时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管理:海关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24小时通关服务的模式。区内设置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和出口加工区企业、专为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以及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区内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从境外进入加工区的商品不予征税(国家限制进口的商品除外),也不要许可证一类的证件(禁止进口商品除外);区外进到区内的商品视同出口,予以退税;区内到区外,则按照进口来管理,需要许可证,征收关税和增值税。

从发展历程看,出口加工区于经济特区、保税区之后,兼有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特点,但功能单一,限于产品外销的加工贸易。从下表可以看出出口加工区在海关监管、通关手续、税收等环节既有外贸政策的延续性,同时享受更优惠的待遇(见表一)。

1 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其他地区优惠政策、监管方式比较

比较事项

出口加工区内

保税区

其他地区

进出口生产设备、零部件、基建材料、办公用品等

免征关税

免征关税

进出口生产设备、零部件、基建材料、办公用品等要照章征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鼓励类和限制乙类项目机器、设备等先征税后五年还返,其余征税。

国内采购原材料等

视同出口,海关签发出口退税单,税务部门给予办理退税手续。

视同出口,须待货物实际离境后方可办理退税手续。

须待原材料、物料加工成品,产品实际离境后才能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加工贸易生产用料件进口

料件保税,取消手册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行备案制度。[3]

料件保税,取消手册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行海关稽查制度。

保税料件使用手册和银行保证金台账管理,进出口报关制度。逐项审批,电子和人工审单,逐本手册核销。

区内保税料件转让

区内半成品和原材料可自由转让、交易

区内半成品和原材料可自由转让、交易

保税料件转内削必须补税

加式复出口

免征增值税

免征增值税

增值税先征后退

料件核销

每半年核销一次

每本手册核销

每本手册核销

深加工结转

加工区之间,加工区与保税区之间,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之间可以开展深加工结转。

深加工结转规定与区外基本相同

区外加工贸易企业之间,区外加工贸易企业与保税区企业之间可以开展深加工结转。

管理方式

对出口加工区采取全封闭、卡口管理、海关在围望及卡口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并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围网管理,并实行8小时工作制度。

海关对区外分散经营的加工贸易企业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并实行8小时工作制度。

审批手续

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合同备案只需管委会审批。审批手续简化为一个环节、一道手续。

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合同备案只需管委会审批。

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合同备案须经外经贸贸委-税务-海关-银行四个部门十三道环节。

监管模式

取消手册,实行电子底账管理,企业通过EDI申报电子数据,经海关审核后,自动存入电子底账。

监管模式与区外相同。

实行《登记手册》管理。涉及合同印,加贴防伪标签,核发《登记手册》等多道环节。

通关模式

直通式,货物进出口采取“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新通关模式。

通关模式与区外相同。

货物进出口采取异地报关或转关运输的方式,手续繁杂。

配额、许可证管理

进口不需要配额许可证

进口不需要配额许可证

正常的配额、许可证管理

外汇核销

不办理外汇核销手续

不办理外汇核销手续

出口核销单管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资料来源:厦门出口加工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二、海关及税收管理办法的一些解读——设出口加工区的目的

(一)海关

从表一可以看出,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的监管更为严格。由于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多,加上开展异地加工、异地进出口、深加工结转等因素,造成只管住审批关和核销关两头,期间的加工期基本处于“真空”的状况,真空期短则三个月,长可达两年,走私违法分子几乎都是利用这段真空期进行“飞料”走私和串料倒卖,以1999年为例,全国海关共查获加工贸易渠道走私大要案447宗,案值28.7亿元,占总案值的38%。建出口加工区,把部分分散经营的加工贸易企业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所有加工料件和成品进出都经过海关卡口,防止“飞料”走私,伪报品名、数量、规格和假出口骗取核销,还可以随时下厂对加工贸易料件的存储、加工、单耗等情况实施实际监管,海关也可以根据需要卡住进出口两头,舍取中间监管,避免监管不到位的风险。但监管的有效性目前还很难断定,限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人治和法制等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在此不多加论述。

其次,烦琐的手续是政府影响贸易的工具之一,但在成本和时间上给一些真正出口的企业带来不便。出口加工区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可满足企业零库存生产和资金周转的需要。以大连出口加工区的海尔工业园为例,简化通关手续后,海尔的产品由成品装箱到完成报关、验货直至出口比传统流程节约了23天的时间。再如一些大出大进型的进出口经营类企业,由于目前国际市场产品竞争激烈,除保证产品质量外,对厂商的生产速度要求也很高。对于这类企业,除正常的电子帐册、合同备案等措施外,海关采取随(新产品)开发随备案、随(市场、合同)变化随备案的方式,允许公司在只备案品名而无具体生产数量的情况下,在进口原料及成品出口方面给予极大的关照,在开发的新产品遭遇经销商退货需要改良时,在新产品单耗及生产数量、金额尚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在监管与通关上予以便利,从而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税收

表一显示,出口加工区给予企业出口税收优惠,内销限制比较严格,对出口导向型的内外资企业有较大吸引力,尤其是作为面向世界市场的供应商。由于关税壁垒下的内销成本对区内外的企业无太大差异,国家不反对区内企业内销,有人担心对外资的过度优惠会导致外企以出口加工区为跳板占领国内市场。从全局来看,如果出口加工区的出口收益、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改善和外部效应(包括技术传播和通过产业链带动相关企业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超过减免关税后带来的成本,设立出口加工区这一做法仍是可行的,况且加入WTO后随着部分关税壁垒的逐渐降低,内企更要学会适应和竞争,我们需要完善的是内资和外资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保护幼稚工业。税收带来的效应是不确定的,更直接明了的是税收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鼓励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

 

三、出口加工区对我国经济的贡献

了解加工贸易的地位和出口加工区的管理模式后,仍需提出疑问:出口加工区的设立究竟能给我国经济带来多大和持续多久的贡献?除利用海关和税收管理刺激出口外,笔者进一步归结为以下几点:扩大就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资金技术。现通过理论工具进行分析。

(一)基于李嘉图模型的比较优势分析

鉴于分析方便,直接将两种产品的单一要素模型扩展到多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范围。假定两国消费和生产多种产品,存在自由贸易,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平均生产成本固定,没有运输成本和技术革新。设a Lia *Li分别为本国和外国某种产品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小时数,i为产品编号,二者比值越低,产品编号越小:

a L1/ a *L1< a L2/ a *L2< a L3/ a *L3<…< a LN/ a *LN 

ww*分别为本国和外国小时工资率,则本国产品I的成本是w a Li,若w a Li < w* a* Li,也即a Li/a* Li< w*/w,那么在本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就比较低,哪个国家生产哪种产品取决于两国工资率之比,对本国来说,a Li/a* Li< w*/w的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当外国对本国的工资率之比上升,国外产品价格相对国内升高,世界市场对国外产品需求减少,该产品的生产将转移到本国。这个结论可以作为我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国外把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我国的依据。出口加工区在创造就业机会和赚取外汇可以起到作用。

但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劳动生产率既定,一旦发生技术革新,或者我国相对工资率上升,另外,李嘉图模型忽略了国际要素的流动,外国劳动力涌入发达国家也可能使目的地国的相对工资率下降,这些因素可能会削弱我国的比较优势。这些生产可能转移到已经发生技术革新原来的投资国或者拥有更廉价的劳动力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口加工区作为产业转移中介的生命周期十分有限。其次,如果相对工资率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两国将面临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对出口加工区而言,外贸依赖度较高,既定的产业如果在技术上停滞将处于不利地位。第三,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加工区,获取的收入是中间产品的增值部分,一味地停留在简单的加工贸易,容易形成出口产品性质单一,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滞后,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然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出口加工区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则面临转型,出口加工区仍有发展空间。首先,我国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使出口加工区对各地就业起到的作用不同,一些地区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可能因为源源不断的外地劳动力进入,存在尚未达到饱和状态的劳动力买方市场,暂时弥补竞争劣势。其次,引进技术带来的经验积累与技术创新,中间或者最终产品的进口替代进一步创造竞争优势。国家规定,申请设立的出口加工区设在已经国务院批准的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是为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李嘉图模型并没有把规模经济的影响考虑在内,假如出口加工区和经济腹地能产生规模经济(下文将得到论证),另外学习曲线也表明[4],具有行业广泛经验的地区累积产出越大,可以比没有或只有一点经验的地区拥有更低的单位成本,国内专业化供应厂商,已经发展起来的物流,资金和熟练劳动力、研发人员的密集等因素产生的动态收益递增,可以使出口加工区原有的产业持续下去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成功转型,我们可以在泉州晋江和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分别找到产业集群效应的例子,而这些已经远远超出李嘉图模型静态分析的范围了。

(二)关于技术转移的分析

我国学者周方教授在拓广阿布兰维奇和索洛定义的“科技进步”概念时给出其度量方法:科技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产出变动—全要素投入量变动。产出变动的公式如下:

dQ / d t=∂F/∂t + [1-1/(α+β)] (α·dK/dt+ β·dL/dt) +

[1/(α+β)]( α ·dK/dt + β· dL/dt)

Q为产出指数,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F为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等式右边第三项是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包括对引进软硬件的费用支付、国内相应的资本和劳动配套、管理费用支付的增加等,这种增加带来的等量产出增长是外延式增长。等式前两项是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的增加,即内涵式的增长。第二项是规模经济带来的产出变动,包括引进技术后专业化分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管理的改善等,可作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程度的标志。第一项是智能进步,可作为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程度的标志。

就技术转让的成效而言,智能进步和规模经济给产出带来的增长是技术转让成功的标志。据周方教授对美国产出增长的分解,智能进步带来的产出增长超出产出增长的一半以上。亚洲四小龙在引进技术后,智能进步的产值几乎为零,其成功在于产生了规模经济,随着本国经济和技术水平提高,逐步实现以智能进步为主。[5]

从上述理论推断,出口加工区如果能合理引进资金和技术,给产出带来的增长是巨大的,而通过这一途径对本国经济的贡献关键在于引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规模经济的存在可以延长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出口加工区依靠劳动力和资金数量的扩张也能引起产出增长,从长期来看,对经济的贡献仍十分有限。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承上述分析,我国出口加工区现在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几个问题是:用工成本相对升高;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对国内连锁产业带动有限,国内外贸易所得差异巨大:《中国财经报》200582报道,“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尤其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如果我们还继续乐于甘当‘世界工厂’的话,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现在承接的‘贴牌生产’的订单,利润的92%被外商拿走,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最多只能拿到8%的利润,说白了,就是我们在奢侈使用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为西方发达国家‘打工’,换来的只不过是不对应的极其微薄的加工利润。”;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和次要产业链的转移使出口加工区的技术转移功能受到制约;重复建设问题;中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发展滞后。笔者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用工成本相对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定位和适时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逐步调整贸易结构。

定位的关键在于根据本地实际判断出口加工区在生命周期所处的地位。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当复杂:物流功能、本地资源优势、经济腹地等。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不单是出口加工区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外经贸发展战略定位。出口加工区也许和十几年前的经济特区一样,起到的是试点和示范的作用,今天我国的出口加工区有向科学工业园区转型的可能。转变贸易的增长方式主要指推动内涵式增长和贸易转型升级。HO模型表明,各国倾向于出口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目前我国相对稀缺什么,资金、短缺原材料和关键技术!据此有几点需要考虑:第一,除吸引外资,也要重视培育内资经济,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经验,许多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以出口加工区配套为契机参加全球采购体系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第二,技术方面,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使加工贸易环节由简单组装和附件辅件加工制造,到一般零件加工制造,到主要零件制造,到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再到高级复杂的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组装转型。另外,凭借自身优势抓住市场机遇也很重要。如台湾信息产业以发展个人电脑和周边产品起步,处于电脑产业的中游水平和产品微笑曲线利润较高的地带,既错开美、日等国的竞争,节省在市场、技术等先期开发的高投入,又有效利用了台湾在人力等资源上的优势,使十几个信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这对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口加工区有借鉴作用。第三,吸引人才,完善国内外科技合作机制;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的培训,国家高级技工的短缺是近年来令人担忧的问题,技术特别是硬件的引进需要一线劳动力消化。金融、保险、信息管理与咨询等服务业也应得到重视,因为出口加工区在飞跃和转型阶段多少会带来一些间接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完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令人担心的重复建设问题有: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区密集,经济腹地交叉,没有很好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容易盲目扩张、建设重叠和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和过度投资;区内管理机构重叠和区内外管理体制冲突造成效率低下。目前国家防止重复建设出口加工区的措施有:原则上设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内,同一开发区内只能设立一个出口加工区;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加工贸易年进出口总值一般应达到1亿美元以上;加工贸易年进出口总值低于10亿美元的省份,原则上只设立一个出口加工区;超过10亿美元的省份,则可根据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经批准增设。国家宏观调控、区域分工与协作、能源有效利用和机构精简、明确权责、规章制度的灵活运用值得重视。

在中西部地区建出口加工区的最大劣势在于深居内陆,运输成本高。目前我国设立的出口加工区多集中在沿海城市,即使在成都、武汉沿江等地,交通也十分便捷。推测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区考虑如下几个因素:特色资源、工业基础、投资软环境、交通枢纽、区域合作。随着我国与东南亚、中西亚国家贸易的扩大,依托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做好的是合理定位,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支持,完善投资环境和物流功能,加强跨省市和跨境的合作。

 

参考文献:

[1]皮黔生,《中国开发区的发展阶段与世界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的比较》,《南开学报》2001年第一期,第19页。

[2]钟坚,《世界出口加工区的由来、发展及运行机制》,《特区经济》,20001125,第47页。

[3]金玉根,《运用出口加工区模式管理加工贸易》,《国际市场》20001月,第26页。

[4]张燕生,姚淑梅,张旭,《“十一五计划前瞻”——开放型经济与我国外经贸发展战略定位》,《上海证券报》2005623A12

     [5]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2002年版。

     [6]邹昭   ,《论技术转让的成效》,《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一期。

 [7]蒲璞,《中西部出口加工区发展研究》,《财经科学》2004年第三期。

     [8]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保税区通讯》2002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