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研究生召开关于学习领会“与信仰对话——厦门大学典故与文化底蕴”报告会​的讨论会

发布时间:2018-05-14浏览次数:374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校团委于53日下午在科艺报告厅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厦门大学典故与文化底蕴”报告会(以下简称“报告会”),各院党委副书记、团干部及学院团员青年代表参加此次报告会。会后,经济学院于当晚组织开展关于学习领会报告会的讨论会,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蕾、学生处教育科科长袁国柱出席本次讨论会,经济学院辅导员林轶凡担任主持,经济学院20162017研究生学生骨干共20人参与讨论。

报告会上,邬大光校长谈及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建厦门大学的故事,让大家深有感触。盖志浩同学提到陈嘉庚先生拥有的闽南人特有的拼搏血性,纵使公司破产、变卖房屋也从未放弃和后悔过创办厦大。“足不涉泥,雨不湿靴”,简单的八个字在梁娇、高瑶、罗祥夫等同学心中刻下烙印,不带一丝纤尘,沿着圣洁之路走向知识殿堂,这背后的故事解开了郭壮同学内心对校园无处不在的石板路产生的疑惑。一场报告会,让赵冬颜同学对校园的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建南大礼堂,一座诞生在艰难困苦时期能容纳四千多人的会堂,陈嘉庚先生富有远见的设计成就了建南大礼堂的大气与细腻。在随波逐流风气漫延的时代,除了创办厦大这一壮举,陈嘉庚先生倾尽其仅有的2000元积蓄创办替斋,以求让国民勿忘国耻,这一举动让陈远星等同学以及在座的听众为陈嘉庚先生一身为国的浩然正气所折服。王菁、萧耀宗、邱思达等同学在讨论会上再次带领大家回忆了厦门大学发展至今一路上经历的风风雨雨,陈嘉庚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的革命精神、抗战办学的自强精神、王亚南和陈景润的科学精神等等深深激励着每一位厦大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邬校长将“止”解读为一种追逐至善至美的态度,给仇勇、鲍伟容、易纯等同学以深深的启发,在追逐的过程中有着对真善美或是对梦想的不懈坚持,不轻言放弃、不随波逐流,这正是厦大精神的一种体现。左佳同学对厦大精神深深的感触来源于厦大浑厚的钟声,纵使时代在改变,古老的钟声始终未被电子铃声替代,这是一种精神的引领,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教育条件落后的年代,陈嘉庚先生倾其所有创建119所学校,在舆论暴力盛行的时代,索玖鹏同学敢于为厦大鸣不平,用实际行动获取旁人对厦大的认同,这是厦大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细节决定高度,厦大校训、校歌、校徽,每一栋校舍、每一栋楼,无不体现对厦大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张梦婷、林青霞等同学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一所大学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自信来源于其所拥有的历史和底蕴,身为厦大学子,董蒙蒙、刘清臣等同学深受报告会启发,坚定应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铭记光荣校史、传承厦大精神。

经济学院的同学真是既血性又理性”,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过后,学生处教育科科长袁国柱称赞了经院学子血性与理性兼具的浓浓爱国情、爱校情,随后,向大家分享了“为什么讲校史”,“发展靠什么”和“应该怎么做”三个关键点。此次报告会在做好校情校史教育的同时,为大家提供发声的平台,让学校更好地聆听大家的心声。邬校长曾说,“厦大是唯一一所没有瑕疵的大学”,学校的尊严需要每位厦大人共同维护,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依靠的是从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到对校园文化的自信,理性爱国爱校,每位中国人、每位厦大学子责无旁贷。

最后,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蕾再次谈到嘉庚先生如何排除万难捐资建校,以及至今整个家族为厦大做出的重大贡献,家国情怀深深根植在嘉庚先生以及所有为厦大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辈心中。厦大,唯一一所不更名的大学,经历了无数艰难与考验,同时,也正因如此,每一代厦大人身上都有着厦大基因的烙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当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对青年学生的寄语,“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党委副书记周蕾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作为一名厦大学子,更加应当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铭记校史,树立更高的理想和信念,培养格局意识,心怀大爱,做一个有力量的人,朝着更大更远的目标不懈奋斗。

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讨论会结束,经济学院辅导员林轶凡倡议大家多读马列经典著作,了解才能有感悟,学习才能有收获。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使命,当代青年学生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衷心希望每一位厦大学子都能心系厦大,以厦大兴旺为己任,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任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文:柳茜 经院研会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