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我校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蕾、学生处就业科杨明伟、经济学院辅导员林轶凡以及若干学生代表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横溪学校慰问支教教师经济学院2016届毕业生李煦炜、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6届毕业生沈丽,并给当地学生带去学习用品等物资作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礼物。
以茶会友,心系祖国未来
中午到达时,一行人受到横溪学校校长丘孙球、“美丽中国”支教招募经理胡忠伟、支教老师李煦炜、沈丽等人的热烈欢迎。在学生食堂简单用过餐后,大家前往校长办公室进行座谈,座谈会主要围绕农村教育资源、“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横溪学校现状,学生情况等方面展开。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蕾还问及支教老师的生活,教学及支教结束后的职业发展问题,表达了经济学院对校友的深切关怀。
趣味课堂,开启知识之门
下午两点十分,来访人员旁听李煦炜给四年级学生上的“我们不一样”的美术课。课上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同样深深吸引了旁听的人,最后,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从学生的手中诞生了。
美术课结束后,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会主席葛佳敏用做游戏的方式给小朋友讲述博弈论知识,寓教于乐,为小学生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知识大门。研会委员萧耀宗则自创一套方法,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化为形象的生活经验传授,便于理解与记忆,最后他还为同学们演奏了卡宏鼓、尤克里里,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据介绍,这里有很多热爱音乐的学生,他们求知欲都很强,只是现在学校缺少专业的音乐老师。
互换礼物,以爱浇灌成长
临近儿童节,学院为孩子们带去了文具盒、笔记本、蜡笔等文具用品,孩子们也将自己美术课上的画作《有个性的小羊》”还有手工作品“彩色松塔”送给大家。每一份礼物都包含着他们的心意,学院希望孩子们能在爱中快乐长大。
扎根乡土,点亮爱的微光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始于2008年,由潘勋卓、胡婷婷等几位清华大学学生联合创办,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非盈利项目,项目的愿景与最终奋斗目标——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通过”两年轮换制”即输送项目老师去到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进行两年长期服务,为地区提供稳定的师资力量。这些项目老师里有的是名企白领,有的是名校毕业生,还有的是海外留学回来的博士,目前支教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横溪学校的李煦炜、沈丽是厦门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
山路蜿蜒曲折,四周山林郁郁葱葱,路上很少看见行人和其他车辆,汽车爬了近四十分钟后,转过一个古村落,一个飘动的红旗进入了视野,再然后是一个小型的“操场”,横溪学校就到了。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四至九年级在中学部,一、二、三年级在一百多米外的小学部。学校孩子不多,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只有二十几名学生,大多数走读,但因为交通不便的缘故,还有几十个住校的孩子,最小的只有四年级。学校大概有二十几位老师,加上四位支教老师,每位老师几乎都要“身兼数职”。生活上虽然有种种不便,她们却没有抱怨,因为她们在做的是一件“八十岁想起来都会微笑的事”,李煦炜说,这就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种子,不过可能要等到二十年后才会发芽。如果爱是一道“微光”,那么许多的爱汇在一起也能拥有“炬火”的力量。
有人说,城市的未来,不仅在于城市精英,更在广袤的农村那些未来会进入城市或其他地方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基层也大有可为,青年人应当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以致用,做一个播种者和开拓者,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
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部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和同情。爱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人类的火种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播下一粒种子,静静等待它发芽吧。
(文/经济学院 方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