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废待新】探索垃圾分类的“金华经验”

发布时间:2018-08-08浏览次数:309

730-31日,“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百废待新”实践队就“垃圾分类模式”这一课题来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进行实践调研。实践队访谈了金华市金东区农村工作办公室徐主任,并前往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和金东区多湖街道厅上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现状和成效。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均采用国际标准——四分法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该方法在各地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甚至有些城市依然出现垃圾乱扔乱丢、居民分类意识较低、垃圾回收效率较低的情况。浙江省金华市根据农民实际情况,于2014年创新地采用“二次四分法”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即生活垃圾产生者应当以是否易腐烂为标准,将生活垃圾初步分为会烂和不会烂两类,并分别投放至相应的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分拣员再对不会烂垃圾以能否回收和是否有害为标准进行二次分类,分别投放至规定的垃圾收集容器内或集中存放点。

730日,实践小队在金华市金东区农办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通过主任的介绍解说,队员们得悉金东区垃圾分类的整体流程和建设现状。通过现场的垃圾分类模型可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操作包括农户源头分类投放、清理员上门收集二次分拣、分装清运、分类投放处理等步骤,其中会烂垃圾(可堆肥垃圾)被投入到堆肥设施,作堆肥化处理成为有机肥料,其他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有害垃圾处理厂等等。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注意到六角塘村极少存在苍蝇等虫害,路面清洁平整,绿植环绕每家每户,同时村委会会对各家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选并将结果公布,以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在多湖街道厅上村,村民们积极利用家中不用的杂物及各类花草组装成各种形状的装饰品来修饰各家屋前门后的环境,同时,居委会对于装饰优良的村户给予奖金奖励。此外,村委会还种植荷塘,构建村落独有的生态环境氛围,启发村民增强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意识。

731日,实践队出发前往金华市金东区行政服务中心农村工作办公室,与主任及相关负责人员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得知,金东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创全国先河,并已步入常态化,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落到实处。通过三四年的探索与实践,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成效显著,覆盖率广泛,按照“农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原则进行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置,有效减少年产生活垃圾吨数,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基本实现农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明建设的多赢。

此外,20179月,农村垃圾分类金东模式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成果展,每年约有上千支队伍前往金东学习取经,形成了社会上普遍认可的“金东经验”。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也积极宣传金东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优秀案例,为国内农村垃圾分类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范本。

从全国来看,垃圾分类建设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百废待新”实践队充分感受到金东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益及影响,同时队员们将在后续的调研中借鉴已有思路,不断反思与完善。


经济学院宣传中心、实践中心、“百废待新”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