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途无穷】深入贵州从江县农村调研精准扶贫特色做法

发布时间:2018-08-10浏览次数:434

729日,在当地领导、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蕾老师、辅导员徐惠聪老师的带领下,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黔途无穷”实践队队员驱车前往占里村进行实地考察。虽然道路弯曲,但队员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政府组组通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盘山公路的建设确实为闭塞大山里的村寨搭建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在简单了解村寨的基本状况之后,实践队员们进入占里村进行了走访。细心的队员们发现了张贴在每一户家门口的精准扶贫资料卡,经询问后得知,这是由每一名政府相关人员与十户左右的贫困户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扶贫政策。从江县扎实开展贫困动态调整,依托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省内交叉考核反馈问题,进一步查缺补漏,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信息完善工作。在今年3-6月,集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排查工作,按照错评漏评错退专项治理提出的“八查”法,及时做好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及贵州扶贫云建档立卡APP采集录入。

了解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队走访了刚落成一年的占里客栈的老板。经简单的访谈后队员们得知,当地村寨内有四到五家客栈,老板在进城闯荡几年,了解到外界的农家乐的运作模式之后决心回家开一家自己的客栈。同时在政府补贴等政策的支持下,他还自己做起了电商服务,不仅为寨中的土特产打开了一定的市场,还为村寨中的村民的网购、缴纳电费等提供了便利。老板坦言,对比之前耕作的方式,设立客栈以及运作电商使得自己的收入有所改观,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在另一家小店中队员们采访到了来占里旅游的游客,在交谈的过程中,队员们也了解到,占里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还未成形,前来游玩的游客在村内除住宿外基本零消费,就目前状况而言,还不能很好地带动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机缘巧合,队员们遇到了来自澳门的志愿者队员,双方互相介绍了各自的实践内容。澳门实践队来到占里当地实践的内容同样也是以扶贫为主题,其实践内容主要是对当地进行一些物资的捐助。

从在家门口攀谈的两位老人口中得知,当地大多数居民仍以耕作为主,而村内的青壮年大多都进城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以及小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由于农业年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外出务工所能赚取的收入,从江县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遇到了年轻劳动力匮乏这一发展瓶颈。

在走访完占里村之后,实践队驱车前往小黄村。很幸运,实践队遇上了2018中国(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世界声音对话神秘从江’活动,不难看出,在进来的发展中,从江积极与外界对话,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合作中积极发展。

队员们采访了从意大利、阿根廷、加蓬等国以及广东等地受邀前来演出的合唱队员,了解到他们对从江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底蕴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看出,从江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文化风情有着很大的旅游开发的潜力。但他们表示,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从江的发展仍较滞后。一对从广东前来参演的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谈及了从江的变化,他们说,相比于十年前他们第一次抵达从江时的情景,现今从江县内各方面的基础设施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中交通方面的改善给了他们最直观的感受。


相比于占里村和小黄村,岜沙苗寨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商业景区了。据了解,岜沙村是从江县最早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寨之一,走出了一条“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景区门票的80%的收入将分发给寨中群众和村集体发展经济,实现了“家家参与旅游服务,人人享受旅游红利”的目标。实践队员们对于村寨道路旁的旅游扶贫摊位也进行了走访,了解到在景区内还有苗寨歌舞、婚嫁习俗等表演,演员团队由当地的村民组成,节目由村民根据民俗传统自编自导完成,在丰富了景区活动内容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当日走访的最后一站为丙妹镇銮里村,队员们参观了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銮里示范基地,从农业产业方面来看,全县已完成了稻鱼鸭推广面积5.12亩。在强力推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从江县以“1+3+N”为把手,推动产业就业脱贫一批,即以香猪为主导产业,以椪柑、稻鱼鸭、油茶为特色产业,以瑶药、食用菌、百香果、朝天辣等为辅助产业,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脱贫。

经过了一整天的初步走访,队员们对于从江当地已进行旅游产业发展的村寨有了一定的了解。


经济学院宣传中心、实践中心、“黔途无穷”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