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调研重庆传统人力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群体——“山城棒棒军”的发展现状与前景,7月30日至8月2日,2020“我的返家乡故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国际银行“巴人行”社会实践队前往山城重庆开展实地调研。
8月1日早上,实践队8名成员在早上10点出发,分成两组分别前往三峡广场与重庆大学附近对棒棒军们进行了随机采访。9名棒棒军用朴实而粗砺的语言为实践队员呈现了真实的棒棒军生活。
9名棒棒军中,从业时间最短的棒棒也已经在这个行业流了10年的汗水,而“元老级”棒棒军的从业时间达30年之久。
今年45岁的王师傅是重庆地区的“明星”棒棒,早年接受过央视记者的采访,至今仍与该记者保持联系。问及从业原因,王师傅说道:“农村出来的文化不够嘛,工作也不好找,正好棒棒反正只要下得苦,谁都可以做嘛。”除渣、搬水泥、搬建材是王师傅的主要工作内容,由于做事机灵有干劲,王师傅在客户群体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熟客众多,收入可观。“一天七八百也是经常,好的时候还可以搞一千多。养家糊口还是基本糊得走,而且这种钱挣着也是很有干劲的。”王师傅自豪地向我们介绍道,脸上挂着难掩的笑意。
但多数棒棒没有王师傅这样幸运。他们向实践队员反映,棒棒行业收入极其不稳定,且业务量逐年减少,棒棒行业实际上已经陷入窘迫的境地。
“很有可能几天都没办法开张,只能生意好的时候多存点以备不时之需,就像老话说的‘天晴赚钱下雨用,下雨赚钱生病用’,不存钱生活是很困难的,有房租有生活费有学费,这是必须注意的。棒棒一直都是出力的一项劳动,有些人态度好,但有些人会看不起下力的工人(即用搬运型劳动赚钱的人)。”年过60的一位“元老级”棒棒向队员们倾诉道。此外,他还发现,从80后一代开始便不再有人从事棒棒行业,且随着电梯房的普及与搬运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张,棒棒们的业务空间大大压缩。
工费少,干活累,生活压力大,社会地位低…这些是棒棒军们面对的真实困境。棒棒干将们正在逐渐老去,棒棒行业也再无新鲜血液注入。山城棒棒军,不知该何去何从。
部分棒棒军仅将棒棒作为副业,配合着其他工作养家糊口。年过50的一位师傅的主业是装修,只在放假时出门当棒棒补贴家用;来自四川广安的一位师傅将棒棒工作当成了业余爱好,每周末从江北乘坐公交到三峡广场等待棒棒业务,赚取五六十元烟钱,工作日又回到沙坪坝水厂做临时工人;身着粉色衣服的一位师傅日常工作是地质勘测,经熟人介绍成为业余棒棒,为儿子儿媳减轻负担。
谈及对棒棒职业的认知,王师傅说道:“各有各的特长。我做你们这种我做不来,你们担我这个也担不动。我这个虽然是辛苦,但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也没多大理想,不会想到要搞个几百万那种,我们都很实际,比如今天搞个三五百就行了,存点养老金就行了,但是很自由,也不焦(即不焦虑)。”
经过半日采访调研,成员们对于棒棒行业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迫切地想要探索棒棒行业在新时代的新出路。
文/邹瑶
图/厦门国际银行巴人行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