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来植往】走访成山集团海洋食品养殖基地

发布时间:2020-09-13浏览次数:144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也动摇着许多行业的发展直到20203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平稳,各行业在国家和政府的的统一指导下逐步开展复工复产工作回归正常的发展轨迹这个特殊的暑假,本着“实践不跨省”的安全原则,“我的返家乡故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国际银行殖来植往实践队全员均居住于威海市保证安全的前提下,20208月开展“探究威海市特色农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课题实地调查。



实践的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了成山爱连湾海洋牧场,是成山集团的海洋食品的养殖地与采摘地,近些年开放部分区域为旅游观光与海产品采摘体验区。海洋养殖占地面积大,工作船只多,岸上工作的工人多,编网、筛网、割苗、收网、装车等等,十分繁忙。

由于实践当天风浪较大,计划以游客视角体验海洋捕捞、海洋养殖等活动,但不幸由于海浪过大,出航有风险,并未亲身体验到。工作人员为保障队员们的安全,故不能进行下海工作。所以,在海洋牧场实践队的调研方式,在岸边、晾晒场、工厂内采访员工以及工作人员。有趣的是,在岸边除了小孩和游客,有许多住在周边的老人们自发性地捡拾海洋垃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着这片海。

实践队来到了成山集团养殖基地,和当地的劳动人员有了深切交流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到牡蛎、海带的水陆转运过程,同时在工人的讲解之下,对海带养殖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于海洋养殖浮漂的制作流程也有了初步认识。

在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他们成长在这片海域上,目睹并见证着这片海域的几乎全部的发展,海域圈划、当地集团的建立、海产品养殖种类的增加、工作船只的忙碌工作、旅游观光区的规划等等。从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自豪的,在一步步的发展中,一方面家乡特色海产品被全国乃至世界了解,另一方面也带动家乡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福利惠及百姓,百姓也更乐意维护,形成良性循环。

队员们采访了其中几位工人,了解到成山集团的产业涉及轮胎制造、海洋食品、餐饮旅游、地产开发等多种领域,而这里由于靠近海边,主要是完成海洋食品中海产品养殖、运输等相关工作。除了海带,这里也会在不同的季节主要养殖鲍鱼、海蛎子。通过采访,队员了解到疫情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整个养殖链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出现问题;同时也感受到了工人们的朴实、善良和热情,他们表示做这份稳定的工作很幸福。可以了解到以海带为代表的养殖业已经相当成熟,每年的产量也可达到1000吨,即使是疫情也没有对他们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冲击,这也是相当优秀的。



     集团员工们,在岸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对他们的采访中队员们得知,集团经营的领域很广,养殖的海产品种类很多,量最多的是海带、鲍鱼、海参、牡蛎等,由此需要的员工岗位很多,单单海带的生产大队有六队,每队百人左右。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的疫情中,集团受影响较小,因为销路很广;同时还表示,集团给员工福利很好,每个月稳定的工资,给他们的安稳生活提供了保证,有些员工甚至在工厂里找到了一生的伴侣,带给他们带来一个温暖的家。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们频频感谢这份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家乡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是十分具有意义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部分人脱贫并走上小康道路,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去了满满的幸福。



真是每一行有每一行的学问和辛苦。工人们不怕风吹日晒,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劳动,而他们的绝大多数却能从其中感到满足和幸福。正是平凡的他们,在建设威海的路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力量,各行各业的一点点力量才促成了威海的蓬勃发展。


/余彩娟 王玮霞

/余彩娟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