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鱼米之乡,红色荣光”实践队积极开展“百年奋进路,青春砥砺行”“四史”学习教育专项行动,在实践中切身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
团队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例,研究其建造过程中在科技上的困难突破与自主创新,实地探访红色纪念馆,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从经济学人的角度,对南京长江大桥展开成本——收益分析,由此引申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并通过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的研究方法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桥精神”,深刻体会“四史”精神,2月4日,实践队成员实地探访南京长江大桥红色主题纪念馆并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
满怀敬意瞻仰主席雕像,态度庄严宣读入党誓词
走进纪念馆1号厅,首先映入眼帘的雕像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雕像高5.1米,底座高2.4米,底座两侧采用的材料是宜兴天然大理石,中间部分采用的材料是北京汉白玉。大厅的两侧至今还保留两句当年广泛流传的口号“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实践队员满怀敬意地瞻仰毛主席汉白玉雕像,向主席雕像三鞠躬。队长向队员们讲述主席的丰功伟绩,队员们饶有兴趣地听着。线下实践的全体队员们在主席雕像下庄严宣读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新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党员为党奋斗终身、献身党的事业的誓言和座右铭。
亿先辈自主创新攻坚克险,看我辈坚定不移守承初心
纪念馆1号厅展示柜内的一张照片格外瞩目,照片上潜水员身着头盔等潜水装备,正准备深入水下作业。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建造大桥时,潜水员们克服简陋的技术条件,使用普通的潜水设备,突破水下60米的深度极限,勇闯“生命禁区”,为大桥的顺利建成作出重大贡献。
实践队员们仔细地阅读了纪念馆3号展厅中陈列着的部分桥工人的家书,为了保证大桥顺利完工,桥工人们不惜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投身于大桥的建设,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伟大精神濡染着实践队员们。
南京长江大桥是联结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共享符号。大桥的形象广为传播,沉淀在大众的集体记忆与集体情感之中。队员们透过时光滤镜,凝视封存的老物件,体会大桥符号的日常意义;走近昔日的工人之家,追忆与大桥相关的故事和情感。
纪念馆模型厅内陈列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全桥模型,它与大桥实体之间的比例是1:300。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下,队员们了解到,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面是公路,下面是铁路,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双行轨道,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公路桥全长4589米。墙上的这块来自扬州的漆雕, 雕刻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盛状。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参观完红色主题纪念馆后,实践队员们乘坐电梯,登上大桥公路面,参观桥头堡,瞻仰工农兵塑像、白玉兰花灯,切身感受到了大桥精美的建筑工艺与精巧的建造技术。那粗壮坚实的桥墩、宛若飞鸿的桥身、雄伟壮观的工农兵塑像,无一不体现着“大桥精神”。
“大桥精神”是自主创新精神的大迸发,浮式钢沉井、无缝线路钢梁、确定各个桥墩设计方案、自制鞍钢16锰桥梁钢取代国外高强度合金钢……无不体现着中国科技人员的智慧和独创勇气。
创新是发展的根,创新是发展的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队员们在实践中也秉持着这种创新精神,在红色主题的实践活动中融入经济学的元素,将历史与实际相结合,探究南京长江大桥的成本来源与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把“四史”学习与经院特色较好地结合起来。
寄“四史”学习于身体力行中,以红色实践传达新青年思想
队员们通过对大桥公园内的居民以及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当地居民对南京长江大桥经济社会意义的看法与其对“大桥精神”的了解程度,深刻感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成就。
访问红色景点,探寻红色基因,把握红色脉搏,传承红色精神,感受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在安逸的时代也要铭记那些祖辈们为理想奋斗时的岁月,传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感悟体会传承“四史”之下担当,号召青年一代担当起社会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