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言医行】亲切交流收获满满 实地调研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16-08-09浏览次数:

【厦门国际银行——经济学院家言医行实践队】亲切交流收获满满  实地调研圆满收官

李佳琦

83日上午,经济学院家言医行实践队队员来到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基层卫生处的邹处长进行采访。作为基层卫生处的负责人,邹处长对北京市各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状况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极为了解。

邹处长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2010年至今的推广历程。特别地,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已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网络全市覆盖。接下来,邹处长向队员介绍了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具体服务模式。在北京,家庭医生主要是一个服务团队,一般由1名全科医生、1名预防保健专业医生以及1名护士组成。居民基本可以在城区15分钟以内、郊区30分钟以内接受到服务。谈及北京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情况,逾33%的签约率在全国范围内是十分可喜的。

然而,北京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落实与推广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北京由于大医院较多,尤其是三甲医院非常集中,北京市民已经习惯有病就去大医院的就医模式。究其原因,一是大医院可能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近,二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的信任度不足。同时,由于药品名称繁多、厂家不同,以及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不准确,居民对于首诊进社区这种先进的模式认同度并不高。队员还了解到,北京市社区家庭医生的待遇和福利明显低于三甲医院的医生,由于工作强度大、福利低等现状的限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邹处长介绍到,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筹措商议改革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考虑全科专业在高校普遍开设较少、就业待遇不够好、难吸引人才等问题,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开拓培养途径,现在大体成型的有“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研究生培训”等途径。在药品配备方面,北京市政府计划接下来将专注“慢性病进社区”这一方向,并争取实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老卒中”四类疾病的药品社区与大医院同步配置,同时签约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可享受开药时限长的福利。在激励模式方面,北京市的相关部门也计划将配套的制度体系建立完备。

本次采访让家言医行实践队队员对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队员们十分感谢邹处长拨冗接受采访,邹处长翔实的介绍令队员们收获满满。至此,家言医行实践队圆满完成全部的实地访谈任务,队员们将会把丰富的资料进行整理,用心撰写调研报告。

经济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