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队】无惧炎炎烈日 榕城调研首战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大城小队小分队
作者:翁晨阳
2016年7月2日,为实地探访城中村及廉租房居民的居住福利,经过了上一周在厦门的预调研后,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大城小队实践小分队此次来到福州,进行第一次正式调研。本次调研时间从7月2日至3日共2天,调研地点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队员分别在在金山街道新颐村和建新镇凤高村进行城中村的现场调研,和在浦上小区进行廉租房的实地调查。

7月2日午12时许,实践队员们在福州南站汇合,并于下午2时30分左右到达金山街道新颐村。新颐村位于仓山区金洲南路两侧,周边高楼林立,万达广场等生活娱乐区域一应俱全。大路两侧以五金店、水泥建材店居多,而村道内则分散着大量的便利商店与小餐馆。在分发问卷时我们发现,与预调研在厦门的情况不同,该城中村人口相对较少,周边环境相对较差,并据租住于此的外来务工人员了解,本村即将被拆迁改造。当天晚上6时左右,小队成员完成了在新颐村的调研工作,并对搜集到的问题加以总结,准备第二天的实践。
第二天早上9点30分左右,实践队员再次集合出发,到达浦上小区进行廉租房的相关问卷调查。浦上小区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购买性质的拆迁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另一部分则为我们调查重点的廉租房小区。该小区有一定的绿化和休闲设施,但垃圾的摆放相对较乱,蚊虫较多,整体环境相对较差。

调查过程中,我们在与三位中年妇女的交谈中得知,由于小区共有多座楼,故垃圾清扫会由专人负责某一区域。其中一位妇女反映,她所住的区域位于夹角处,垃圾常常随意堆放并且堆放过久,而她居住于1层,窗外臭气熏天,难以忍受,无法开窗通风,而小区物业对于她们的投诉则充耳不闻。尽管经过反映,当地社区已对小区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区没有大型的垃圾桶,都由较轻的簸箕代替,而附近确实也有垃圾随地丢弃的现象。在廉租房我们共收集到30余份有效问卷。
在了解完廉租房的相关情况后,为了收集更详细的城中村的有关数据,我们立即赶往小区对面的城中村——凤高村进行调研。凤高村位于飞凤山下,周边是宽阔的道路和绿树成荫的飞凤山公园。进入城中村后我们发现,该村被三条市政道路与飞凤山包围,靠近冠浦路段有整齐的四层商住楼,商铺林立,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可得到一定满足。而村道内部便利店一般、诊所较多。综合在新颐村与凤高村的实践调研,整体来说,两地居住环境类似,村落周边基本配套相对完善,基本可以反映福州仓山金山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中村的生活居住状况。当天傍晚,小队成员乘动车从福州南站返回厦门,结束了两天的调研行程。
致力于对比城中村与廉租房居住福利、探讨城中村改造思路的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大城小队暑期社会实践队,接下来将继续前往漳州调研访谈,相信不论风雨险阻,他们都会以热情的态度完成。
经济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