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银行-厦大经院井冈映厦红港澳台实践队在路上
7.25日早上8:00,实践队前往领袖峰祭拜“山大王”王佐之陵。实践队在王佐的陵前举行了庄严的默哀仪式,缅怀这为革命而献出生命的烈士。随后实践队前往王佐纪念馆学习了解王佐的生平简介,通过学习,实践队全员深刻的体会到了革命的不易与王佐同志为革命抱有着的坚定意志。在穿过一条石子路后,眼前赫然就是领袖峰。如同火影岩和美国总统山一样,山头上有两个头像,是毛泽东和朱德,这便是领袖峰名字的缘由。
9:00整,实践队乘坐大巴前往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故居。在经过了百来个三百五十度的弯之后,达到了一千米高度的八角楼故居。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毛泽东与其第三任夫人贺子珍曾在里面度过了一段革命光辉岁月。
10:30实践队下山前往宁国县龙江书院。龙江书院正是朱毛会师所在地。在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胜利会师。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形成而后的燎原之势。龙江书院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处处透露出革命气息,通过一幅幅人物画像与雕像、历史文物的简介解说,我们了解到朱毛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午14:00,吃完午饭后,经历了约1个小时的车程,实践队来到了黄洋界——也就是挑粮小道的所在地。黄洋界海拔1343米,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毛泽东曾吟:“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而挑粮小道便是黄洋界其中的重头戏。路为羊肠小道,仅能容纳最多两个人的宽度,若是脚打滑,那就省去车票直接飞入湖南境内了。行走在黄洋界的石板路上,走至石板路尽头,才望见一条蜿蜒向下又险峻陡峭的羊肠小道。原以为平坦宽敞的石板路便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同志所走的挑粮小道,然而,此时才恍然大悟,这才是挑粮小道的真面目,不由惊叹而又害怕,实践队往下“运粮”,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每一步都分外小心,我们什么都不扛,行进得都如此艰难,可以想象当年老前辈们挑粮前行是有多么不容易啊…都说下山容易上山难,折返的路难度系数远远大于下山。当实践队重返平坦的石板路时,每个人宛如被瓢泼大雨淋湿了一般,衣襟湿透,发型不在。
厦大经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