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同道和】之永定初体验

发布时间:2016-07-28浏览次数:

——厦门国际银行-厦大经院“资同道和”实践队

作者:陈婧盈、周旺鑫
7月23日,“资同道和”实践队七名小组成员抵达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正式开始实践之旅。

24日早,我们决定先在抚市镇社前村周围进行入户访谈。社前村是当地的一个集市,周日早晨,居民们纷纷出来赶集买卖,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队员们分成三组分别访谈,向当地居民了解矿产开发、家庭储蓄率和教育相关的问题。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社前村当地现今从事矿产开发及相关产业的人员已不多,煤矿大多在2013年前后关闭。然而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一户如今依旧在矿上打工的人家。这家人来自江西,到永定打工已十几年。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整个煤炭行业已然衰落,有时老板甚至付不起他们工钱。加之物价上涨,一年收入大抵刚好够生活开销,没有剩余的钱储蓄。在村民的建议下我们前往溪联村继续调研。



图:小分队走访社前村

到达溪联村时已接近中午,但是实践队仍顶着酷暑走访了十余个家庭。溪联村村民在三五年前多从事运输业,在产业萧条下来之后,村里的忙碌景象也不复,村里空空荡荡。据村民回忆,在2008年前后煤矿产业最兴盛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买车从事运输,而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矿产开发的几年间收入比较高的家庭往往倾向于移居到城市,用存下来的钱买房买车,而非在当地投资。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坎市镇的新罗村和洽溪村。两个村的大致情况同溪联村一样,村里泠泠清清。在新罗村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位仍在矿上工作的火工,他对十几年来永定地区矿产开发的情况十分了解,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详细的情况。据他介绍,现在依旧从事行业的人不多,企业也仅能保本,大家都在观望。在村民指点下我们到达曾经从事煤矿开发的洽溪村,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开过煤矿的村民。他说道,当地人在煤矿开发中获利后,一些人转行到其他地方办厂,另一些外出打工。因此留在本地的人,尤其是青壮年,也很少。据队员观察,当地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图:小分队走访坎市镇洽溪村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愿意配合的村民,而对于有些较敏感的问题村民也不太愿意直接回答,但是总体而言调研进行得很顺利,共走访了20余户人家。期待我们接下来的调研会有更大的收获~

经济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