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渔音】桨声灯影今何在 渔港浮沉四十年
——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古雷渔音小分队
作者:李泽为
2016年6月27日下午,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古雷渔音小分队提前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给正式的调研打下基础,我们选取了同样具有渔业背景而后来随着政府改造转型发展的厦门沙坡尾,希望能通过对居民的访谈得到一些关于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的启示。
队长林道豪,队员秦宇、李煜、贺薏、黄绮函、李泽为,一行六人踏上了这片曾经作为厦门港的土地。早在拜访此地之前,我们了解到从去年六月份开始,沙坡尾开始了封闭整治,这里不再作为船舶停泊点,长期停靠的无证船舶和外地船舶需全部驶离,这意味着渔民已经失去了在本地从事渔业的基础。
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一位热情的大爷阮老古,坐在妈祖庙的阁楼上,泡一壶茶,如拉家常般,就这样开始了访谈。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渔港,今天变成了啤酒和咖啡文化的聚集地。很多事情完全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沙坡尾渔民的失渔反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目前沙坡尾的“渔民”基本上已经脱离了这一行业,曾经点缀了渔港的小船不再是渔民谋生的工具。
阮大爷为人热忱,整个访谈过程中不乏幽默风趣的精彩回答,一个多小时眨眼就过去了,其间欢笑不断,妙语迭出,大家都忘记了时间和饥饿。终于要告别这位可爱可敬又健谈的大爷时,大家都显得恋恋不舍。
今天的预调研告诉我们一定要通过实地考察来认识问题,必须有一个严谨的态度,主观臆断是不可取的。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重要的途径,实践出真知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踏踏实实践行到底!
经济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