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情医夏】“浓夏”泉州小队在泉州安溪的三天
——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农情医夏小分队
作者:杨灵芝

2016年6月29日晚,农情医夏实践队泉州实践小分队坐上了前往福建省泉州市的动车,拉开了实地调研的序幕。根据之前对资料的搜集,这次调研的目的地选取了安溪县城厢镇的同美村和古山村。
泉州实践小分队于6月30日上午,泉州小分队就迫不及待地到达同美村,先联系了村委会成员并对其进行了简短的访谈,村委会的干部们都十分热情以及配合,在谈话过程中我们大致了解到同美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村民新农合参保率的基本信息——在这个6000多人的村庄中,新农合参保率已接近百分之百。之后,小组成员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进入老人家中进行更加具体的入户问卷调查。我们采取了普通话和闽南话“双管齐下”的采访方式,对于不太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地陪同学用闽南话与他们交流,会说一些普通话的老人及其家属,则由其他同学用普通话进行采访。考虑到老人辨认问卷中的文字有困难,这次采取的是小组成员口头询问并代填的方式,这样就使得搜集数据的时间一定程度地延长。村民们十分热情好客,我们不止一次被邀请品尝了安溪县特产的铁观音茶。
在安溪县暂住一晚后,小分队成员又于第二天前往距离同美村不远的古山村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当地村委会成员及村民的热情帮助,有了前一天去同美村调研的经验,在古山村的调研采访明显顺利了许多。至7月1日下午,泉州小分队安溪县实地调研任务顺利完成,安溪之行圆满结束,成员们搭上了返回厦门的动车。但是,实践的任务还远没有结束,回到学校后,小分队成员们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录入、整理所搜集到的问卷数据的任务。
尽管天气炎热,但并没有阻挡队员们实践的热情;尽管中途也遇到了沟通不畅等小插曲,但实践工作总体上是按照事前分工有序进行;我们作为外来人口,仍然感觉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及热情。这次实地调研,我们对农村老龄化问题感触颇深,因为每户中几乎都有而且仅有老人家。可能是出于对自家孩子的思念,不少老人家还拉着我们闲谈,我们感受到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陪伴。而且,我们能感觉到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在相互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双方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理解对方话语中的内容和含义,使得实践进程有一定地放缓。
总体而言,这次安溪之行辛苦是有的,虽然没有艳阳高照,但天气依旧炎热,但是队员们的热情不减,在理解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与老年人、亲属及村干部沟通交流,使得此次实地调研收获良多。
经济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