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厦梦医始实践队在校本部经济楼D座207对指导老师之一、经济学院统计系方匡南老师进行了采访。目的在于通过对话能从老师不一样的视角,得到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以求解疑释惑,同时征求老师对实践课题、问卷设置和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做准备。
首先我们就问卷问题征询了老师的看法,方老师和一旁的马双鸽教授仔细审阅后给出了许多改进建议,这对问卷的完善很有帮助。随后,我们针对社会实践的一般问题和我们实践队的具体问题,对方老师进行了访谈。
方老师肯定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现存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社会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地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参加实践,同学们不仅要开阔眼界,还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即实践能力。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需要具备哪些因素?方老师就此问题分享了他的经验。他认为,只有将团队的辛勤劳动、队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媒体和公众的重视等诸多要素相结合,实践活动才能取得成功。
针对我们调研的课题,方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谈了自己对新农合实施情况的了解,指出我们调研的价值所在,并对课题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还征询了老师对实践课题设置和方法采用的意见和建议,老师评价了它们的优点,同时点出了可改进的地方。多数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显见和潜在的困难。就如何获得政府和居民的信任、如何提高调查队员的积极性等问题,方老师也给出了建议。
最后,方老师寄语厦梦医始实践队。希望队员们既然选择了就认真去做,好好体验在实践中锻炼的过程,并通过搜集数据、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解决农村医疗问题尽一份力,他还预祝实践活动取得成功。
通过此次采访,我们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开拓了思路,对不少问题有了新理解、新认识,老师的教导和建议也对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大有裨益,而老师的期待,也将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方匡南老师从事研究于厦门大学数据挖掘研究中心,新农合的实施情况正是该中心老师近期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通过实地调研所获得的资料数据将有助于该研究的开展,在获得科研学术成果的同时,还会对农村医疗事业改革有现实作用,能够真正实现实践服务社会的初衷。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梦医始”暑期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