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大学2011年小学期来临之际,有一支特别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已经在酝酿了。经过六月中下旬十来天繁忙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来自经济、管理和国际关系等几大学院的8位同学最终确定了一支新实践队——亲亲闽民实践队。我们还请来了经济学院著名的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淑庚先生作为我们实践队的指导老师,经济学院辅导员方晨亮老师为我们的带队老师,并在戴教授的指导下确定了我们的实践课题:“探索通货膨胀背景下家居理财方式的转变”。随着实践活动进行的需要,我们又加了两位忠诚的战友,一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洪奇浪,负责实践队的外联工作;还有我们新成立的实践队党支部的书记——苏清锋学长,他们都是实践队请来的强力外援。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 2011年7月1日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北区宾馆召开的实践队第一次队员大会,标志着亲亲闽民实践队的正式运作。经过这次大会,我们确立了实践队的队徽、队歌、队服等标志,还确定了实践队的中期任务分配工作。
按着这个会议的精神,我们分头去了厦门和漳州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各大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做调查研究,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课题资料。之所以选择选择厦门和漳州两地,是因为福建省漳州市和厦门市分别是典型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副省级旅游城市,这两座城市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在近年来大的通货膨胀背景下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亦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漳州市和厦门市作为研究地是很明智的,也是必然的。
选择这个关于理财的课题也是与时政热点密切联系、服务海西群众的需要。众所周知,近10年来,高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胀压力不容忽视。在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家庭和企业财富易受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际价值不稳定。通货膨胀下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投资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家庭、企业投资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家庭、企业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资金,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本调查课题就旨在通过大量调查、走访研究个例,通过统计研究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家庭、企业投资理财计划有何新的变化,进而提出较为科学的通胀应对方法。
而且我们在做调查时还坚持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既要学术性,又要公益性,并尽量扩大社会影响力,来服务海西人民。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调查分析,最终确立了调查人群和调查方向。还多方位地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搜集、问卷调查、绘制图表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我们的实践成果,力求它使人信服。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到现在我们已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取得了联系,还参与了校内校外多次公益活动的宣传,使课题的公益性更加醒目。相信随着我们实践队员虔诚的后期制作,实践队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成果。
经济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