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乐府溯风”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了泉州温陵南艺坊艺术传播中心。和之前走访的民间剧团不同的是,温陵南艺坊是由政府出资扶植的精品剧团,队员们此行正是想要了解民间剧团与精品剧团在面对当前改企的政策时有何想法。
温陵南艺坊艺术传播中心的负责人黄志军先生接待了实践队一行人,他首先向队员们简要介绍了温陵南艺坊,随后便带着队员们四处参观并为队员们做详细的讲解。参观过后,黄志军先生领着队员们前往会议室进行座谈,就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他很幽默也很时尚,告诉我们的信息都很现实很有用,”队员魏舒凡说。
在座谈过程中,黄志军先生主要就剧团改企问题做了详实的回答。他首先告诉队员们,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民俗文化没有生存空间是很可怕的,这就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接下来他又指出之所以民俗文化没有生存空间的两大矛盾,第一是现在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风俗传统,例如泉州的佛生日、送葬等,与新时期的移风易俗政策相互矛盾;而在信息时代里,观众见多了高科技、新技术,对演出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但民俗文化却要原汁原味的东西,这又是另一对矛盾。他举了春晚与奥运会开幕式的例子,正是高科技的运用多于真正意义上的演出。在座谈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最根本的还是应该解决文化管理的规划问题,正如黄志军先生所说:“改革是宏观政策而文化是专业的,不能一味学习外国说改企就改企,因为外国一直以来就是市场化,而国内则是计划经济,市场需要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拼杀出来的有经验的文化产业运作者。”就个人观点来看,黄志军先生认为可以借鉴江苏省的做法,将民间剧团合并为一个演艺公司或是演艺局,由专业的人员来管理与规划。
黄志军先生不仅仅说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更是纠正了队员们对于两个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其一是改企与弘扬文化二者的不同,改企是断粮,牵涉到人员去留问题,而弘扬文化则是文化本身的问题;其二则是如果将民俗都推向市场由市场来决定优胜劣汰,那么存活下来的就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精品而不一定是文化精品。通过黄志军先生的解释,队员们豁然开朗。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乐府溯风”实践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