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专访

发布时间:2011-07-28浏览次数:

在参访了民间南音社团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乐府溯风”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对民间社团的生存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27,队员们带着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更深层问题采访了泉州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蔡湘江。

早上,队员们早早地聚集在一起为下午的采访做准备。蔡湘江先生对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与认识,因此,队员们丝毫不敢松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对采访提纲也是反复讨论、商议。

下午4时左右,队员们来到了蔡科长家中。“研究者就是不一样,蔡科长都知道我们想要了解什么”,队长陈佳榆在采访结束时说。是的,当队员们表明来意后,蔡科长就先给大家认真地“上了一课”。蔡科长从戏曲的产生、发展历史开始讲起,既有生动的比喻,又有幽默的话语,队员们全神贯注地听着。“那个青铜器的比喻太贴切了”,魏舒凡同学说。“一课”上完,队员们不仅了解了历史,更是认识到勒南音与地方戏曲的辩证统一关系。

随后,队员们开始提问。“戏曲创作如何跟上时代”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消亡,但蔡科长表示,如果一个艺术品什么都可以涵盖,那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正是艺术自身特殊的局限性,才成为这样的精英文化,人们欣赏的正是那样原汁原味的传统行当。这番话让队员们恍然大悟,“正如青铜器是艺术品,但它只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的,”蔡科长说。而当谈及如何保护传统民俗文化时,蔡科长则肯定地说:“虽然有危机,但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它们真的很好,所以应该让其遵循客观规律发展,该怎么样怎么样,而不是强加些什么在这些艺术上。”

此外,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蔡科长还和队员们谈起了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差异,上层研究与生存紧迫性的矛盾关系等问题,队员们收获了新知识、吸收了新观点。

最后,蔡科长还为队员们写下了他的希冀,“泉州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更多的学子加入到研究泉州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乐府溯风”实践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