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晚七时,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举办的厦门大学第二届“CFA、司考和CPA”三证交流会于嘉庚二205如期举行。受邀前来的讲解嘉宾有:经济学院李放,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卜佩星,法学院陈义和王晴戴薇,管理学院李立波和沈宗勇。

首先进行的是CFA的备考讲解。国奖得主李放主要介绍了CFA各级考试的侧重点:一级考试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二级考试重在估值;三级考试则需要以基金经理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财富配置。通过CFA三级的卜佩星则从备战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应策略的角度介绍自己的经验。他认为备考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知识和备考时间这三个问题上。对于专业知识的记忆,他向大家推荐了长短期记忆法:长期记忆适用于构建金融框架,短期记忆则适用于公式化内容。至于备考时间,学长建议每一级最少准备三个月,还要注意协调六月份的CFA考试时间和期末考之间的冲突。

接下来进入的是司法考试备考的讲解。陈义学长认为,司考的复习顺序最好定为实体法、程序法、部门法、理论法。此外,他还向大家推荐了瑞达法考和厚大司考作为参考书,建议大家重点研究名师音频和真题解析,而模拟题与考前压题只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而王晴戴薇学姐则从备考伙伴的角度提出建议,她认为有小伙伴一起复习便于资源共享和进度参考,对司考备考大有裨益。
最后进行经验分享的是讲解CPA的两位学长。一次性过了六门的李立波学长重点强调了考证与学习、实习等事务的时间权衡与分配,建议同学做好规划。此外,李学长建议用1.5-2.2倍速度观看名师注会网上的课程,构建知识框架,先理解后背诵。最后,学长强调了错题的重要性,最好能做好标注,重复消化错题,达到吃透知识点的目的。

而沈宗勇学长提出的备考方法则相对平民化,他建议采取3+3或2+4的模式分两年通过CPA考试,并重点讲解了会计和审计的复习策略,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交流会的最后是自由提问环节,学长学姐们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和困惑均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解答,为同学们未来的备考之路清除了不少障碍。

三证交流会切实满足了正在备考或有意向备考CFA、CPA和司考的同学的需求,及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同学们表示,非常感谢各位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他们会把交流会上的内容用于以后的备考中,少走弯路。
院研究生会宣传中心•研 文/饶小猛
摄/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