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课题组赴厦门市各“清洁楼”和后坑垃圾处理厂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发布时间:2013-02-05浏览次数:

(通讯员 洪津)21日,经济学院“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课题组的同学们先后到厦门市各片区的“清洁楼”和后坑垃圾处理厂就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实地参观和访问。

“清洁楼”即通常所说的垃圾中转站,是垃圾分类处理链的中端环节,也是保证垃圾分类真正落实的一个关键步骤。带着预调研时产生的问题和疑惑,来自经济学院金融系、经济研究所和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13名同学分成2组,每组各赴2个清洁楼了解真实情况,期待能有新的发现和突破。首先,他们来到位于湖里区的“金尚小区清洁楼”。了解到同学们的调研意图后,该清洁楼的负责人在百忙之中抽空向同学们介绍了清洁楼的运作模式和她个人的一些看法。据该负责人介绍,厦门的多数生活垃圾包括小区、马路和菜市场里的垃圾会被就近运到附近的清洁楼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她认为此举对于保护环境以及垃圾回收再用是十分有益的,但同时她也表示清洁楼的功能还很有限,需要完善。部分同学则到现场观看工人们的操作流程,只见环卫工人将垃圾从垃圾车上卸下,先把垃圾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拣出来,过磅称重,记录下每个小区产生的垃圾重量后,可以卖到废品回收站的垃圾被单独挑出来,其余垃圾则继续混装起来用机器压缩好装进密封的铁皮车厢内,由卡车运往后坑垃圾处理厂。可见,清洁楼主要还是对垃圾进行集中和压缩,方便运输,正如该负责人所言,清洁楼还可以在垃圾分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在一位热心的垃圾运输车司机带领下,该小组前往后坑参观在建的厦门市岛内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基地。

后坑垃圾处理厂负责处理岛内和鼓浪屿的垃圾,主要方式是焚烧发电。一下车,同学们就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垃圾运输车一辆接一辆,不停地往卸料大厅里运垃圾;用来焚烧垃圾的大烟囱不停地向外排出废气;今年3月份即将完工的垃圾综合分类中心里工人们还在紧张地施工当中。考虑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课题组的同学们没有被允许进入现场参观,但是该基地的管理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垃圾综合分类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规划,解答了一些同学的疑问,并欢迎大家在今年3月份项目完工后再次前往进行更详细和深入的调研。

2月份的厦门,虽然是冬天,但是气候却格外的温暖。“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课题组的同学们早出晚归,头顶烈日,一路奔波。面对发出一阵阵臭味的垃圾,面对烟尘滚滚的施工现场,大家都是以最饱满的热情、以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去完成今天的调研任务,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厦大经院学子积极昂扬的风采。

(经济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